吾心研究室 > 吾心的話 > 與孩子互動中學習做父母

吾心的話

與孩子互動中學習做父母

文:劉培鈴

  在包容孩子的偏差行為或不禮貌的態度時,父母常會問:「我這樣愛他錯了嗎?」我想愛孩子沒有錯,但我們有可能教錯。所謂言教不如身教,我們可以察覺我們在對孩子說教的內容都是有道理的且自認沒有錯,但往往忽略了我們的言行也在教孩子或傳達給孩子什麼。比如:現在的父母很多很忙,很少能陪孩子,而忙是為了工作來提供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但這忙於工作的行為是否傳達給孩子的是,錢很重要;以及父母沒時間陪我,所以我不重要等想法。

  然而,要察覺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最不容易的,有時需要旁觀者的提醒。但往往旁觀的親友並不想做這種自討沒趣的事,因為可以想見提了之後父母的反應常是生氣的反問:「我有嗎? 我都是為了他好……」。其實這種反應代表的是父母很辛苦在教養孩子的同時很想要被肯定而不是被質疑;但是,卻失去了改善親子關係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有個自助的辦法,就是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反應和親子之間的衝突。從孩子很小時,就可以開始來觀察,尤其當孩子出現情緒困擾時,如:哭鬧不休、不理人、無理取鬧等等時,就可以思考最近父母是否壓力很大,如果父母一直有疲累的感覺和情緒起伏大時,就要先好好照顧自己一下了,比方尋求幫助分擔親職工作等、或我們有給孩子穩定的生活環境嗎?還是孩子常住兩三個地方?或有規律的生活作習嗎?還是常依父母的作習變化在調整等等。

  而在臨床親職工作上發現孩子的情緒困擾或多或少都和家庭有關係。尤其當父母之間關係不和諧時,孩子感受到的壓力最大,進而衍生出情緒困擾或偏差行為來轉移家庭可能爆發的分裂危機;因此,家中的問題使孩子可能成為家庭問題的代罪羔羊。也可以說有可能那個最讓你頭痛的孩子,其實是最關心和在乎家人的孩子。因為擔心父母走向離異的結局,而讓自己變成父母老師眼中的問題小孩,只為了讓父母站在同一陣線來對付他。面對這種孩子的問題,就不是努力去校正他的偏差行為,是要同時處理和改善父母或家人的衝突關係,否則孩子的問題是會不斷出現的,因為有其存在的目的性。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嗎?人非聖賢熟能無過,而父母不是神,是『人』,所以父母也是會犯錯的。但是,我們可以在嘗試-錯誤中學習成長。我們也可以用觀察學習的方法,從別人的失敗和錯誤中學習來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然而,瞭解我們都有犯錯的可能,且能接受自己是會犯錯的,才能有學習和成長的空間,為人父母亦如此。我們是從和自己的孩子互動中學習成長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個別差異,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式來教導。( 2010/07/23 )

吾心研究室 > 吾心的話 > 與孩子互動中學習做父母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