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研究室 > 吾心的話 > 吾心札記—說不出的難題~拒學的心情

吾心的話

吾心札記—說不出的難題~拒學的心情

文:吾心諮商室

  每到開學前後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的孩子很興奮想趕快開學回學校玩,有的則是隨著一天天逼近的開學日,焦慮、憂愁全擺在臉上,甚至出現身體不適或家庭氣氛低落的情形,家長們的情緒也隨著孩子受到影響,我們也開始陸續接到許多諮詢的電話,有的是孩子自己蒐集資訊打電話來詢問,緊張的問著自己是不是生病了?不敢跟同學、老師和爸媽講自己的困難;有的是焦急的父母詢問為什麼孩子突然就不想上學?把自己關在房裡?只有我的孩子這樣嗎?都開學幾天還不去學校該怎麼辦?

  因為情緒或心理因素無法到校並非只會發生在特定孩子的身上,這是每個兒童、青少年甚至成年後的大學生都可能發生的情形,只是孩子的擔心、害怕所累積下來的焦慮情緒、憂鬱情緒、各種壓力反應在「去學校」的行為上,而拒學行為不是疾病,只是在這行為之下常伴隨有其他情緒或學習疾患,如焦慮症、憂鬱症、學習困擾等等,而這些情緒上的困擾才是我們真正應當關心的。可是,父母常會碰到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談論他為什麼不想上學、究竟擔心、害怕的是什麼?通常,孩子們當下是回答不出自己擔心、恐懼的究竟是什麼,若一再追根究柢詢問之下,所得到的回應不是一句話不說的回房間把自己關起來,就是向父母發脾氣、情緒起伏變的很大,這時候家人就會更擔心到底是怎麼了。其實,孩子回答不出自己怎麼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如同我們有時候心情很煩燥,但說不出自己為何事而煩是一樣的;因為有太多事情在心中,像是課業壓力、環境適應、人際關係、家庭關係、青春期的轉變等等,這些都可能是孩子累積下來的困擾,因此只要開始談到關於學校或相關的人、事、物就會不開心或生氣,因為會讓他們馬上聯想或陷入到有壓力的情境與情緒中,這時,探問或強迫孩子面對他們恐懼或困擾的事情變得不是最迫切重要的,而是該如何去轉化當這些不好的情緒向他們襲來時的處理與應對。

  在進行諮商或輔導工作時,經過一段時間後有的孩子能夠重新回到學校了,但之後再去問他為什麼當初不能去學校,很多時候他們還是回答不出來,有的孩子會說,那時候在學校有很多突發狀況,像不知道如何跟同學聊天或真的很不想上某些課程的時候,心情很不好、很想逃跑但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面對這種狀況,所以,那時候就會很不想去上學;但現在可以去學校了,也不是就沒有當初那種討厭或想逃跑的心情,只是自己好像比較能夠去應付那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情境與感受。父母也會反應,當時無法體會為何孩子談到學校就情緒瀕臨潰堤的狀態,現在能漸漸了解其實他們的生氣、不說話有時候是源於為什麼父母不能理解自己以及內心對應盡責任的愧責居多,而當父母有這樣的理解後,親子間的關係、家庭氣氛似乎也能趨緩,雖然在談話過程中仍顯得小心翼翼,但是不再像之前是零互動,彼此對話的重新啟動就像重新建立的新關係,需要一點時間習慣熟悉對方、即便只有一點改變,那樣的改變卻能在彼此身上得到力量。

  有時候去探究事情發生的原因似乎對已經造成的結果沒有太多的幫助;拒學是沒有特定對象的,任何人在成長階段都可能發生,只是引發的時間點、事件會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在處理每個拒學孩子及其家庭的方式都會不一樣,且非能夠訂出明確時間表。若能回歸簡單的層面來看,打破家庭系統的僵局、學校的學習環境營造、尊重個人的獨特性格與興趣發展等等,這些也許是我們不論在何時均能反思與實踐該如何改變、重塑令孩子們健康發展的環境與方式。

( 2012/08/29)

吾心研究室 > 吾心的話 > 吾心札記—說不出的難題~拒學的心情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