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研究室 > 吾心的話 > 關於生氣…

吾心的話

關於生氣…

文:洪美鈴 諮商心理師

  我們總有這種連自己都害怕的時候,那叫做「生氣」,可是為什麼我們會害怕呢?這種情緒如果要追本溯源,大概都可以回到一個小孩面對大人生氣時的那種無助感,因為那個人是大人,而且很兇,我們本能的就只能害怕,誰叫我們是小孩。

  然後不知不覺的,我們長大了,可是面對生氣那個劍拔弩張的樣子,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的,下意識我們都會防衛、閃躲、碰都不敢碰,當被迫面對的時候,要花好大的力氣安撫和撐住自己,拍拍胸口說:「不怕不怕,會過去」。

  如果可以,不妨先碰碰自己的生氣吧!為了小事、為了小孩、為了亂七八糟不受控制的事,用好奇的眼光看看自己怎麼了?為什麼在許多「明知道」,「理智上」也都清楚的事而生氣。

  那些三、四歲的小孩,他們常常在生氣著,例如老師或媽媽要求他們先把飯吃完就可以去玩,他們「明知道」怎麼做比較好,可是還是把飯含在嘴裡,一邊看著其他小孩在玩,一邊生氣媽媽的堅持,這場僵局經常結束在「把飯打翻」或是「哇哇哭到吐」,然後媽媽生氣,孩子也不能玩,再繼續生氣的哭,既不想認輸去做「明知道」的事,也不想停在錯誤中忍受不斷失去~

  心理學中有種衝突叫「雙避衝突」,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那你要什麼?

  對孩子的生氣,我們可以妥協,願意試著瞭解孩子,他們只是要一種自主、一種控制權,大人可以理解孩子為什麼生氣,所以即使為了堅持原則而需收拾一地飯粒,也不會跟著生氣,

  那麼對自己呢?我們想妥協,也想瞭解,可是出路在哪裡?

  生氣,用長大的眼光來看,也許就不會那麼可怕,看得見內在堅定的需求與力量,想要自主,想要掩護一個傷口,想要休息,或是還搞不清楚的就是想要生氣。

  我們可以繼續碰自己的生氣,生氣裡面還有什麼?然後我們才能給他出路和安撫吧!

  生氣的表現之下,究竟還隱藏了些什麼呢?

  第一個感覺是挫敗,那種怎麼做都做不好,被忽視的挫敗。

  第二個感覺是疲憊,那種從心底累到身體,裡裡外外,徹徹底底的疲憊。可能還有第三個、第四個…等等,所以我們可能隨便點燃一條導火線,就會像心理火藥庫被引爆一般,經驗著萬事都由不得我的大爆炸,然後理智斷線燒成一團,僅剩下記得提醒自己注意呼吸。

  再回頭看看孩子們的狀態,他們累了就容易生氣,除非讓他們休息,他們的生氣當然也帶著挫敗,一樣也是「萬事由不得我」的挫敗,然後他們會哭!所以孩子們生氣時跳腳,挫折時哭泣,疲倦時睡著。如果情緒可以分割畫面來顯現,關於大人,可以想像一個大人在跳腳、哭泣和沉沉睡去嗎?只是畫面沒有切割,融合在一起,就只能看見這個大人低頭皺眉,大口呼吸,用力喘氣。

  社會化教我們長大了要堅強,要能掩飾情緒,以免冠上歇斯底里的惡名,如果擺脫了堅強、忍耐、不能生氣這些社會認可的標記,那會如何?

  傷害別人?不會!跳腳不會地震。

  傷害自己?不會!現在這種喘不過氣才傷,想叫就叫,想哭就哭,能睡就睡,身體才會放鬆。

  所以,大人們,似乎可以放過這些標記吧!相信自己已足夠堅強與忍耐了。我們可以生氣,任何人都可以,生氣看起來很兇,但其實只是山頭的一角,那下面多的是挫敗、疲憊、失落等等,大口呼吸是必要的,支持、休息、哭一哭等等,在那之後,讓這些情緒各就各位吧!報自己一條生路,跟自己說,還不錯,剛好是個機會瞭解一下真實的自己~~~

( 2014/4)

吾心研究室 > 吾心的話 > 關於生氣…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