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研究室 > 吾心的話 > 2007年10月拒學症座談會Q&A > 【國小家長與老師的問題】

【國小家長與老師的問題】

1 • 2 • 3 • 4 • 5 • 6

Q4:拒學會慣性嗎?

Ans:
  視情況而定。成長過程本身有很多的任務(關卡)都是需要去克服的,要克服這些任務就必須具備該階段的成熟性,然而在形成拒學的過程中其實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孩子尚未具備好充分的準備去面對其成長階段所將面對的關卡,因此當我們要協助拒學問題的時候,父母應將此時的重點擺在協助孩子的人格成長課題上。然而若是孩子沒有獲得這些支援,反而僅是被強制的要求「到學校去」的話,那麼孩子即使回到學校也仍不具備足夠的適應性,而這個時候他們將與同年齡的孩子一起適應團體生活,在無法適應及克服諸多問題的情況底下孩子的拒學問題還是會不斷的惡性循環。

  當孩子發生了拒學時,家長要去做的就是去觀察並判斷自己的孩子,看看是否有哪個環節與其他同年齡的孩子相較之下,是可以達成的、以及做不到的,當我們瞭解了以後就可以去協助孩子並補足孩子的不足之處。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在協助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必須要塑造出愉快的氣氛,也就是要讓孩子會覺得愉快的方式進行,若是孩子感到愉快,孩子也會願意去學習並接受其成長過程所應當接受的課題,並實現它。反之,若不這麼做(讓孩子感到不開心、用強硬的手段等),將會造成孩子更多的負擔。而若是父母親將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不斷要孩子去接受並實現它的時候,反而會使得孩子將自己封閉起來,進而到最後連那些與孩子本身相關的最基本的事情可能也將達成不了。

  比起將重心放在讓孩子復學的這件事,更重要的可能是如何讓孩子有良好的身心成長,並協助及解決其心理狀態,讓心理層面朝好的狀態發展,這樣一來孩子的拒學將不會一直反覆於惡性循環裡面。

1 • 2 • 3 • 4 • 5 • 6
吾心研究室 > 吾心的話 > 2007年10月拒學症座談會Q&A > 【國小家長與老師的問題】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