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家長與老師的問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Q1:當小孩恐懼上學時該如何幫助孩子(一個星期固定星期一和星期四會恐懼上學,平均每天在學校約三至四個小時。曾經小考受創,目前任何小考拒絕參加,學校幾乎天天有小考),學校老師及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Ans:
對許多的拒學孩子來說,由於星期一代表一整個星期的開始,也就是接下來他必須面對需要到學校去的五天,因此會感到壓力,許多孩子可能在星期六很有活力,但是到了星期天,特別是過了中午以後就會開始出現沒精打采、鬱鬱寡歡的樣子,那是因為接下來就要去上學了,因此開心不起來。而星期四會不想到學校去,則可能暗示了是否有不想面對或恐懼的人、事、物存在。而這些日期像是星期一或星期四對孩子來說是否代表了某些意義,父母可能需要去瞭解,找出孩子恐懼的原因。
我們要去瞭解孩子有哪些擔心,除了害怕考試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煩惱或壓力。面對煩惱與心理壓力的時候,其實很難確切的將這些困擾以清楚的方式完整表達,這在成人與孩子都是一樣的,就例如工作表現不理想受到指責,我們可能會直接說「老闆好討厭喔,最近一直釘我」或是說「我又沒有錯,是他太囉嗦了」,但是這之中可能同時也隱藏了許多對自己的挫敗、無力感等等很多能夠被察覺與無法被察覺的情緒及想法,以及無法說出口(對老闆有意見但是不能說)或不願說出口(不願意面對的自我)的擔心。因此除了我們要以溫和的語氣去瞭解以外,有許多時候也可能需要去觀察與客觀的思考,去找出不單只是問題所呈現的表象,還有這些問題背後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以及相關的因素。
以害怕考試來說,我們就要去瞭解,孩子小考受創的當時是一個怎麼樣的情況,而當時學校老師、同學、父母、孩子本身的反應為何,孩子的無法上學是否是起因於小考受創又或者小考受創只是引發的契機或誘因之一,還有沒有其他可能的關聯性等,都要去思考,接著去進行協助。
父母與老師要去協助孩子的各項相關條件,要去修復孩子因為受創所產生的挫敗感及當時的種種感受與事後所引發的情緒感受、以及去思考孩子的條件。我們仍然要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承受力及自我價值觀還有自信心的提升以外,我們也必須瞭解,學習成長期的孩子對於學業所產生的挫敗,的確會造成很難過的感受,這當中有許多的感受是孩子對自我的肯定,有時候也可能是背負了師長的期許,對於這些期許所無法達成的失望或恐懼,或是班上同學的成績都很優異而使得孩子沒有自信、孩子的個性以及什麼是適合孩子的…等等。因此父母要多一些鼓勵給孩子,並且認可他一直以來的努力,以及包容孩子現在對於上學的狀況,讓他知道身旁有人理解與支持他,讓孩子的身心狀況可以得到安定。父母與學校老師也要去製造一些可以讓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能夠再次體驗任務達成可以獲得成就感的機會,去協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心。而如果孩子無法完成的時候,也要在一旁鼓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