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家長與老師的問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Q2:孩子害怕導師,因為導師不認同小孩的行為,家長該如何跟導師溝通?
Ans:
如果可以,家長和老師保持一個良好的互動與聯繫會是比較理想的,家長可以得知學校訊息的同時,老師也能夠瞭解孩子的近況。家長可以再試試看去與導師溝通,同時去瞭解導師不認同的原因與看法為何,接著去形容孩子目前的狀況,看看老師的建議是什麼,同時也要說出自己的期望為何,希望與老師之間要以怎麼樣的方式取得合作。去找出一條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但是是要有利於孩子的條件與狀況的好的方向。
與校方溝通孩子問題的時候,家長亦可以去請教學校輔導老師的協助,看看是否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提供。
如果導師實在無法認同,那麼有時候為了孩子的情況,家長可能也只能採取對孩子最有利的措施去處理了。當然這是比較不樂見的,但有時候可能是沒有辦法之下所做的選擇。
當我們瞭解了孩子的害怕與安撫孩子的情緒準備與老師進行溝通時,先以不帶任何想法的客觀態度去與老師互動,說明的時候可以不用馬上針對孩子的情況去討論,而先去瞭解孩子最近在學校的樣子與表現,先聽聽看老師怎麼說。聽完了老師的話以後,同樣的,父母先不急著去處理要和老師溝通孩子的問題,也可以先讓這段對話告一段落,靜下心來將老師所說的話消化以後,接著再去思考當中是否有不合適的地方,以及這些不合適的地方該怎麼和老師說比較好,或者如果今天問題是出在孩子身上,要怎麼請老師給建議比較好。由於事情發生的當下,特別是今天所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家長的心理一定很著急,而著急的時候若還沒整理好自己的情緒以及想表達的內容就直接去針對問題進行瞭解,可能會表達的不清楚,或讓聽話的人產生誤解,使得溝通變成了一條平行線。因此如果家長在與學校老師進行互動以前,能夠對於整場對話的進行稍做整理以及心理準備,將會是很好的。
相反的,如果今天是老師要主動去進行瞭解也是同樣的,在電訪以前要先不帶任何想法與情緒的客觀面對,老師也需要去理解父母的情緒,去包容父母對孩子所會有的擔心,要客觀去瞭解父母的期望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