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問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Q2:父母該如何對家中一般孩子及拒學孩子做到公平的對待?

Ans:
回覆者-胡可歆臨床心理師

  很高興爸爸媽媽留意到,其他的孩子其實也很需要你們的關懷和公平對待,這其實無論是對拒學孩子本身、其他孩子、以及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均衡、健康、而且長期來看是較有益的狀況。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是有差異性的,每一個孩子重視的事,與心目中主觀認定的公平,可能是有點不同的。因而對待孩子的公平,需要對個別孩子有較深入的了解,任何不確定的時刻,請記得,都可以私下與個別孩子核對他的感受及需要。

  整體來說,會有「與個別父親或母親獨處的時間」、「雙親關注陪伴的時間」、「須承擔的學習職責」、「須承擔的家務份量」、以及「休閒娛樂」的公平。

  當家中有一個孩子生病或出現狀況時,雙親常將絕大多數的心力和時間,用在照料這個生病的孩子。除卻懷有「失去這個孩子」的害怕,「問題情況本身帶來的壓力」(會有許多事件與來自各方的要求必須立刻被解決),更多時候,也與雙親「內在的罪惡感和負疚感」有關。懷疑是過去的自己什麼地方做錯了、沒有注意到孩子,所以今天拚了命地要彌補這個過往的過錯和傷害。這份反省與歉疚在「合理的範圍」內時,會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和改變的動力,然而,當雙親沒有清楚覺察並適度處理這份罪惡感時,卻不自覺地會做出「過度」、甚至反導致其他失衡/傷害的彌補,無論是對生病的孩子或其他孩子,皆然。在罪惡感的粉紅色眼鏡底下,看出去的世界和孩子都是失真的。

  我想請爸爸媽媽試著去釐清,哪些是生病的孩子真正的需要和對其有益的,哪些則比較是我一廂情願地想彌補,為的是「我比較不會受到罪惡感的折磨」。這是個區辨是重要的。此外,也去看到,其他的孩子一樣是我的寶貝與責任。其他孩子健康、行為舉止良好,並不是他的錯,不能因為這樣便剝奪他本該享有的關注和呵護。而一段時期先專注處理生病孩子,間隔著對適應良好孩子的特別關注,這樣的彈性是ok的。

  拒學孩子,可能因為對上學的恐懼而有一段期間暫時無法到校上學。而其他的孩子依然在為學習、完成上學/課業/考試的要求而努力。因此,拒學的孩子也需要相應地有一些該承擔的。理解孩子的困難,可以指派另一些,孩子較為容易勝任的學習及家務職責,從中也能一點一滴地重建與恢復孩子對於自己的信心。

  「學習與成長」本身,並不限定於學校教授的課程內容。當孩子暫時無法有太多的知能學習時,藉由分擔家中額外的家務、或家庭事項、或其他學習領域和管道,也會是很好的讓孩子小劑量鍛鍊的選項。

  此外,其他孩子在上學、準備考試的期間,拒學孩子自然不能享有太多的特權(上網、打電動、看電視、跟媽媽出去逛街等)。其他孩子因為如期完成學業內的本分要求,晚上或假日或許可以獲得獎勵(好比出外與同學逛街看電影),拒學的孩子自然就沒有。在這樣的結構下,爸爸媽媽仍能安慰孩子的羨慕與失落,溫柔對待這個情緒,同時將其轉化為「回到學校的努力」。爸媽也能表達,這過程裡是很願意陪著孩子一起努力和嘗試的(包含,一起練習心理治療中教導的策略等等)。

  最後,請記得,公平不是一板一眼的你一個小時,我一個小時。你有這一個玩具,我就要有那一個玩具。有時這個孩子渴望的是一組彈珠人賽車道,可是另外一個孩子,渴望的卻只是你攬著他一起念故事書,獨屬於你的關注與陪伴。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