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問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Q5:孩子可以入校進輔導室但無法進班,經診斷為青少年憂鬱症,且併發厭食與暴食症,有在服用藥物,另外對於社交、人際關係感到畏懼、困難,該如何協助孩子克服?
Ans:
回覆者-胡可歆臨床心理師
對於您的孩子,我想首先要處理的,是厭食與暴食的議題,與憂鬱症的治療。這多半不是服用藥物即可,飲食疾患是比較複雜的心理和關係議題,目前有認知行為療法合併藥物治療,能夠相當程度地緩解厭食與暴食的情形,以及改善憂鬱,但要請您尋找比較有經驗的治療師,同時也要有心理準備,這會是屬於中長期的治療。
孩子無法妥善調節的壓力和情緒,會誘發暴食行為,而這樣的行為又會引發羞愧感、自尊低落、以及人際上的保持距離和退縮。厭食則另外可能有月經停止、生理週期混亂、甚至死亡的危險。「拒學行為」相對而言,其實是比較不那麼急迫或關鍵,而當飲食與憂鬱的情況好轉時,有的孩子自然地就能夠回校進班上課班,有的孩子則仍需要「治療後期」的一些些幫忙和推動。在此之前,請去肯定孩子能夠做到的,與努力在嘗試的(有時我們肯定的是那份「努力」、與「願意嘗試的那股勇氣和精神」),也在孩子能進班之前,與其討論並協助安排其他的學習方式與相關事宜。
爸爸媽媽還能夠做的,也許是對飲食疾患與憂鬱症多一些了解。部份飲食疾患的孩子,若雙親與其的互動和關係能夠做些調整,也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請與您孩子的心理治療師仔細地討論。好比(請您了解,以下僅是舉例,並非每一個飲食疾患孩子的狀況都是如此,所以需要您更多地認識您的孩子與你們的關係形態),對有些孩子而言,父/母開始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不同於自己的個體,尊重其可以擁有與自己不同的感受、觀點、抉擇、或偏好;對另一些孩子而言,則是父/母若能夠處理好自身面臨的問題,好比婚姻的困境、情緒的困擾,逐漸建立生活的重心和朋友群,不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知交、或婚姻中的盟友,將困難與心情過度地與孩子分享;更好的是,若父/母能夠示範,當自己有情緒問題時也會願意正視和處理,好比透過心理諮商來幫忙自己、學習情緒的調節(而不是要孩子接受治療自己有需要時卻拒絕),這些都會是對孩子而言很正向的轉變與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