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問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Q4:父母如何評估拒學、退縮的孩子是否需要急性或強制就醫?
Ans:
回覆者-胡可歆臨床心理師
由於「拒學行為」背後常常伴隨著隱藏在其下的心理議題,有些少數的狀況,是較嚴重且可能需要藥物治療的狀況,因此,我還是會建議,或許先有一個「與醫療的接觸和較為全面的評估」(就醫評估),是較為妥當的。
更何況,拒學孩子經常有許多身體抱怨,在比較謹慎地先行確認其生理狀況一切如常後,我們也比較能夠放心地處理心理和情緒的議題,並且推定這些身體不適是由心理與壓力引起的。
對於「就醫」,一定程度的「心理諮商協助」(但心理諮商不見得在醫療院所或全屬於醫療範疇,更多時候是健康促進)是需要的。主要在幫忙孩子處理,對學校或人際的害怕與無措。就醫「服藥」則視孩子情況,必要時才做此安排。這多多少少都會帶點「強制」與「要求」,沒有合理要求的教養,那會是一個傷害孩子很大的教養。真正的重點是,要求孩子的態度與方式,可以是理性、溫和、堅定、且含有部份尊重的,也就是說,「要求」是必須的、對孩子有益的,「要求的方式與態度」則可以有很多的調整。好比對於青少年孩子,是需要與其心平氣和地「討論」,也清楚說明爸媽會做這樣要求的理由及考量為何。
爸媽需要先有一個體認是,「孩子沒有辦法上學」,這個就是一個孩子該解決的困境與議題,他需要為這個負責,找出問題的原因,並學習超越這個困境。而心理諮商只是一個,據經驗來說,「效果還不錯」而且「速率比較高」(可以縮短孩子與整個家庭痛苦的時間)的一種自我協助的方式而已。若孩子能夠透過教會、信仰、朋友,而克服原來的困難,和發展出本來欠缺的能力(致使其無法適應學校生活),那自然不一定需要心理治療。可重點是,孩子是否有在為這個狀態而努力?是否有這些方法?
如果沒有能夠發展並選擇其他的自我幫助的做法,且這麼做法在一段時期的嘗試後,確定是有效的,那麼,孩子就需要來試試看心理諮商或精神醫療。這就是爸媽的合理要求。